转型背景
2014年前,电子工业出版社的信息化已形成PMIS、协同办公、发行管理、财务管理和eHR五大系统布局。PMIS(2000年-2014年)负责编辑出版核心业务,协同办公管理所有运营业务。经过多年运行,这两大核心系统面临高维护工作量、技术落后、审批低效、系统集成困难、缺乏规范管理和无法满足移动办公需求等诸多问题,亟需优化及完善。
客户简介
电子工业出版社成立于1982年10月,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的综合性出版社,享有“全国优秀出版社”“讲信誉、重服务”优秀出版社、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“先进出版单位”“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”“中央国家机关文明单位”和“首都文明单位”等荣誉称号。电子工业出版社的基本业务包括图书、期刊、音像和电子出版。 增值业务包括网络出版和信息化服务、职业培训和教育以及行业支撑服务。
客户痛点
- 高维护工作量:由于每年机构调整和管理需求的细节变化,系统维护工作量非常大,增加了运营成本和复杂度;
- 技术限制:现有的ASP代码技术相对落后,难以满足复杂的功能需求,如流程驱动和在线审批等,影响了系统的可扩展性和适应性;
- 低效的线下审批:由于缺乏流程引擎功能,各项业务流程只能通过纸质表单线下审批,导致效率低下,制约了工作流程的自动化和现代化;
- 系统集成难:不同系统间接口不匹配,集成难度大,无法实现单点登录,造成信息孤岛,影响了整体协同效率和用户体验;
- 缺乏规范流程管理:目前没有科学、规范、透明的流程管理体系,导致流程管理混乱,难以保证业务的顺畅和高效运行;
- 移动办公需求高:随着智能终端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,员工对移动办公的需求越来越高,但现有系统无法满足这一需求,影响了工作灵活性和效率 。
解决方案
- 覆盖核心业务流程:解决了图书生产经营的全流程管理需求,实现流程驱动和手机实时审批功能,极大地提高办公效率,全面替代了电子社运行了十几年的PMIS系统,成为了全社编印发部门各级人员不可缺少的核心业务办公平台;所有流程使用统一的BPMN2.0规范,便于后续的系统推广及对接;
- 可视化系统集成:实现了不同业务系统的单点登录,解决了信息孤岛和集成难题;
- 支持移动办公:满足了员工对智能终端和移动互联的高期望,提升了工作灵活性。
应用成效
- 形成科学透明的流程体系:通过梳理出版社编辑、出版、发行、财务管理和综合管理等业务流程,为出版社形成一套科学透明的流程体系,使全社管控体系更加可控;
- 形成统一的办公平台:替代了传统的ERP和OA系统,成为出版社各级人员业务办理、获取信息和邮件的统一办公的门户;
- 业务流程标准化:编辑、出版、发行、财务管理和综合管理等全部业务流程全部实现标准化
- 支持移动审批,效率明显提升:核心业务流程的审批效率有很大的提升;
- 快速适应组织、业务、管理变化:能够根据出版社业务发展,按需求动态调整,快速适应组织、业务和管理的变化;
- 有效控制成本费用:与图书相关的印前、印制、稿酬、营销等成本费用得到有效的控制、实现了银企直连。